栏目导航

当前位置首页 > 非公党建 > 党建聚焦 >

沧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


    沧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

  创新求变,发力新赛道

  一块气凝胶绝热毡,在1000℃火焰炙烤下安然无恙,人手触其背面也感受不到热度;一个耐热直筒玻璃杯,玻璃滤片设计贴心,还可以“私人定制”……

  今年以来,沧州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这一款款创新产品成为产业迈向新赛道的生动写照。

  日前,记者走进沧州市相关企业进行探访。

  ·“隔热王者”绝热材料沧州造

  11月26日,记者驱车行驶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,一条条与园区内化工企业相连接的工业管道映入眼帘。这里有段100多公里长的蒸汽管道,与其他地方厚厚的管道保温材料不同,这段蒸汽管道的“外衣”厚度只有4厘米。“穿”上它,蒸汽管道可年节约标准煤10万吨。

  这款“外衣”叫气凝胶绝热毡,产自园区内的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。

  在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,记者见到这款产品。

  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向旭拿起一把喷枪进行演示,在1000℃火焰炙烤下,一块气凝胶绝热毡竟无损坏、不燃烧,记者手触其背面也感受不到热度。

  “这款气凝胶绝热毡产品,出自我们自主研发成功的气凝胶生产线,它具有绝佳的保温、隔热功能。”徐向旭说,“向绿色化工企业迈进,我们依靠科技创新研发出气凝胶绝热材料。2022年,公司营业收入3.5亿多元,光研发就投入3000多万元。”

  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导热系数最低、密度最小的纳米级新型材料,具有隔热保温、高效吸附、耐腐蚀、防火等特性,被称为绝热材料领域的“隔热王者”。

  “以工业保温节能领域为例,工业热能损耗巨大,是石油、化工、热电和冶金等热能高消耗工业企业的一个痛点,而气凝胶的隔热保温性能,恰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。”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晁华鑫说。

  然而,由于气凝胶生产成本高昂、实现应用难度较高,许多化工企业望而止步。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田雷敏锐地发现这片新材料领域的蓝海,下定决心向这个领域进军。经过充分市场调研,他们迅速组建技术团队,着手系统开发气凝胶生产技术。

  一开始,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来。没有专门的生产设备,生产工艺没打通,从生产设备制造到工艺流程开发再到产品成型,一切都是从零开始。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,他们和同济大学联合组成研发团队。传统的气凝胶生产线,采用立式超临界反应装置,生产规模受限、干燥效果不佳,他们下决心自主研发新设备。

  经过联合技术攻关,他们研发出低成本的新型卧式超临界工艺系统,解决了传统立式超临界反应装置生产规模受限等问题,可实现气凝胶从陈化直至干燥阶段的连续化生产,生产效率提高到原有工艺的5至10倍,生产成本降低50%以上。应用于动力电池防护、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节能、新能源客车阻燃、建筑保温等领域的多个系列的气凝胶材料先后问世。

  “相对于传统保温材料,气凝胶绝热毡更加轻薄,整体防水,同时允许水蒸发,使工业管道设备表面保持干燥,避免保温层下锈蚀。”徐向旭说,“以直径为32.5厘米、内温300℃的管道为例,传统保温材料硅酸铝厚度是12厘米、岩棉为11厘米,而气凝胶绝热毡厚度只有4厘米,却比前二者节约热能40%以上。”

  气凝胶绝热毡一经推出,便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,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管道领域率先采用这款产品,中石化、中海油、中石油等企业先后成为公司客户。

  绿色化工产业是沧州市主导产业之一。近年来,沧州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扎实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,发展精细化工、绿色化工,促进化工企业向精细化、高端化方向迈进,全力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更大成效。围绕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沧州市重点建设渤海新区黄骅市和任丘两大石化化工基地,渤海新区黄骅市着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合成材料生产基地。

  ·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7家

  近日,在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河北华晨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,工作人员正在对新研发的药品进行测试。近年来,该公司将肾透析、抗病毒等新药作为企业研发主攻方向,持续提升成品药的制造能力。

  成立于2005年的河北华晨药业集团有限公司,生产的氯化钙、氯化钾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,在全国原料药行业占有一席之地。但企业不满足于单一产品,决定打破产品单一壁垒,谋划全产业链布局。

  为此,他们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启动海洋药物开发与扩产技改项目。区别于以前附加值较低的无机盐原料药,新项目在设备设施、生产工艺流程上有较大提升,提高对无机盐原料药的循环利用率。在配料、投料、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,整套工序实现了信息化,生产质量控制全面升级。他们还实现了机器人装箱、包装线全自动化生产。

  随着海洋药物开发与扩产技改项目的实施,该公司产业布局更加完善,形成从药品包材、原料药到制剂的全产业链条。如今,该公司的45个品种原料药和60个制剂产品属市场紧缺产品,销售市场广阔。

  今年以来,沧州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持续深化科技创新,着力培育创新创业载体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。

  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目标,沧州市持续加大重点研发项目“揭榜挂帅”攻关力度,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揭榜单位,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。同时,加快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,推进科技特派员等选派工作,强化科技人才对特色产业集群的指导服务。

  今年以来,沧州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7家,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8家。截至目前,沧州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2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8家。

  ·打通县域科技创新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12月4日,在位于河间市的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经过拉丝、成形、爆口、粘接、引接、烤花、退火等工艺,再经过数道工序组装,一款耐热直筒玻璃杯生产出来了。

  这款玻璃杯,内部镶有用手工焊接技术制成的玻璃滤片,在隔开茶叶的同时,省去了手动拆装滤片的麻烦。杯身有硅胶套,防滑、防烫;通过网上在线销售,还可以“私人定制”。

  “以前,客户给什么图纸,我们就加工什么产品,没有自己的设计,也没有市场竞争优势。”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品牌部经理马亮说,“现在,我们每年都拿出产值的10%来搞创新。这款玻璃杯,就是我们的一项创新产品。”

  作为河间市工艺玻璃行业龙头企业,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创新研发新工艺、新产品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秉承工业设计理念,公司产品从茶具扩展到了餐具、咖啡具等玻璃器皿,并对这些产品的性能、外观等进行设计,增加了产品附加值。如今,公司拥有多个品牌、上千品种的工艺玻璃制品,产品远销美国、日本、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河间工艺玻璃制造产业源于20世纪70年代,经过多年发展,逐渐成为河间市支柱产业之一,形成了七大类、上千个规格产品体系,有“中国工艺玻璃之都”“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”等称号。目前,全市工艺玻璃生产企业252家,从业人员5万余人。

  河间市坚持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,以工业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通过创新创意设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。该市积极发挥工艺玻璃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,着力打造工艺玻璃产业集群,推动工艺玻璃制造产业提档升级。

  今年以来,沧州市把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工作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延长产业链条,着力推进任丘石化、泊头铸造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,大力提升园区能级,形成优势产业集聚效应。将创新作为引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,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搭建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平台,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。

  实施“跃升计划”,打通县域科技创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沧州市对基础较薄弱、创新能力不足的县(市、区),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,推动其创新能力尽快跃升。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,整合项目、人才、资金、平台等创新资源,支持企业技术创新。(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)编辑:赵金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