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
当前位置首页 > 基层之窗 >

曹妃甸区李家房子村“党建+”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

 

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(通讯员 张辰琪 何彦涛 高宏飞)近年来,曹妃甸区九农场李家房子村通过“党建+产业+旅游”发展模式,实现了“千人千棚、人均一棚”的规模,人均年收入6万元,建成远近闻名的“桃萄水镇”,走上了产业兴、村庄美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李家房子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“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唐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李家房子村被评为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、“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、“唐山市文明建设先进村”。

 

(封面)党建+乡村振兴  曹妃甸区九农场桃葡水镇(曹妃甸区委组织部供图)
桃萄水镇。曹妃甸区委组织部 供图

 

   “党建+组织”,筑牢乡村振兴“主阵地”

  为解决经济发展缓慢问题,村党支部明确了“建大棚、种果菜”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向,走“支部示范引领”的路子,树“党员带头干”的大旗。在设施农业发展之初,党员干部主动出资,建设6座示范棚,两年的时间,亩均效益成倍增长,群众纷纷响应,建设果菜大棚。乘机而动、顺势而为,党支部积极从土地规划、建棚资金、惠农贷款等方面为群众谋福祉,党员带头学习种植管理技术,带动群众整合资源,进行果蔬种植。目前,全村建有占地3200余亩高标准温室大棚1107座。形成了“三加一带”即:“支部+党员+新型经营主体,带动农民致富”的党建新模式,助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,打开村民致富“新钥匙”。

 

党建+组织 ——党建文化墙(曹妃甸区委组织部供图)
党建文化墙。曹妃甸区委组织部 供图

 

  “党建+产业”,畅通乡村振兴“主动脉”

  党支部在原有大棚种植基础上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带领群众致富为目标,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,建立起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家庭农场+农户”的紧密连接、融合互动、协同发展模式,形成5家农业科技企业、3家合作社、4个家庭农场,建成国家级示范社、省级家庭农场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个。积极完善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,精心设计注册商标,注册有“秋天红、曹娴儿”等10余个知名商标,形成品牌效应,带动全村油桃、葡萄等农产品销售。同时,按照“农田成景观、农居成景点、农村成景区”的“三景合一”思路,打造AAA级旅游景区,深入推动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深度融合。

 

党建+产业——千人千棚(曹妃甸区委组织部供图)
千人千棚。曹妃甸区委组织部 供图

 

  “党建+文化”,奏响乡村振兴“主旋律”

  以民俗文化为核心,以乡村休闲度假为基础,以农事体验、果蔬采摘等旅游活动为特色,连续两年举办了“桃萄文化旅游节”,吸引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游客5万余人次。围绕桃萄水镇的自然、文化资源内涵,建设徽派牌楼、文化墙,设立文创产品馆、村史馆、民俗文化体验馆,创作书籍、文化衫、芦苇画,编制图书、歌曲,“有形”和“无形”资源互补、文化和自然融为一体。村党支部以果为媒、以节为缘,每年组织非遗展演、戏曲大舞台表演、扭秧歌等文化活动,充分展示了李家房子村“文化+旅游+农业”的产业融合发展。

 

党建+文化——举办第二届桃萄文化旅游节(曹妃甸区委组织部供图)
第二届桃萄文化旅游节。曹妃甸区委组织部 供图

 

  “党建+生态”,把握乡村振兴“主环节”

  党支部多方争取投资1600余万元,全面实施“六化”工程,先后完善了村庄道路硬化、垃圾处理、污水治理、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,打造了文化墙、党群服务中心、休闲广场、民俗馆等多项民心工程。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0%以上。建成了“村在林中、路在绿中、房在园中、人在景中”的宜居宜业新农村。

 

党建+生态——打造绿色发展理念(曹妃甸区委组织部供图)
水镇。曹妃甸区委组织部 供图

 

  “党建+人才”,锤炼乡村振兴“主力军”

  村党支部依靠科技服务为支撑,打造农业技术员队伍、建设技术推广站、定期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指导,全面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和科技小院建设,并与华北理工大学、昌黎果研所等专家合作,改良土壤、指导种植、增加产量,先后引进桃、葡萄新品种15个,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3项,并覆盖到全村的产业发展。积极邀请曹妃甸网红孵化基地的专业培训讲师团,为近50户种植户开展乡村网红培训会,邀请拥有200万粉丝以上的2位网红举办了线上油桃销售大型推介活动,实现了一小时全国多城市下单油桃5000斤。

 

党建+人才——网红直播,举办线上油桃销售大型推介会(曹妃甸区委组织部供图)
直播带货。曹妃甸区委组织部 供图

 

  李家房子村党支部以乡村振兴为契机,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,举全村之力、聚全民之智,以扮靓村庄、人民幸福为目标,深挖资源优势、融合产业发展,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,促进美丽农村变成“美丽景区”,大力发展“美丽经济”,逐步形成点上“精”、线上“美”、面上“优”的发展格局。

 

编辑:李玉杰